蒼梧山下的千古文思
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春,金兵的鐵腳正疾馳中原。一位才情卓越的中年女性在避難南逃的隊(duì)伍中行色匆匆。她親自護(hù)送著滿載禮器文獻(xiàn)、金石碑版的十五輛牛車,從濟(jì)南府出發(fā)。徑向地處淮河入??诘臇|海蒼梧山(今連云港花果山)蹣珊而去。
十五車文物珍藏,包含上至夏商周、下至隋唐五代的兩千余種禮器文獻(xiàn)、金石拓本?,F(xiàn)今深為中外史學(xué)家嘆惋不已的善本文獻(xiàn)《金石錄》,只是它的一本藏品目錄和考訂序踐。所以,與這位女主人相伴的堪稱是中華文化的"家國重寶",它是當(dāng)今中外任何一家博物館的收藏所難以比擬和置換的。可是,它的女主人卻雇不起快捷的馬拉車盡快地遠(yuǎn)避戰(zhàn)火,只能借用逃難的耕牛,尋找一個(gè)"僻處海隅"、相對安全的南渡港口———海州東??h
歷數(shù)大宋朝巾幗女史,哪位女性,能擁有這樣瞻矚曠遠(yuǎn)的博大胸襟,懷有如此俊逸高邁的千古文思?
李清照!唯有李清照。這位代表著宋詞藝術(shù)最高成就的女詞人,這位在閨閣里寫出大千世界,造就了警策佳章的填詞圣手。
到了背依蒼梧山(今連云港花果山)、憑臨大海的東海港灣,李清照本可以舍車登舟,尋覓一間可以稍釋旅途勞頓的倉, 并盡快揚(yáng)帆南渡,遠(yuǎn)離兵禍??墒?,她向往已久郁林觀舊址就在咫尺,那里有一方開元年間書刻的《郁林觀東巖壁記》,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,壁記為唐海州司馬崔惟坪之子崔逸所作,文情并茂,極富哲理。其中一句論論述蒼梧山風(fēng)光的耐人尋味的話,深得美學(xué)家的贊佩:"知而不能至者;至而不能賞者;賞而不能窮者……"。唐碑之西側(cè),還有一塊由蘇唐卿書寫的"三言詩篆"。蘇唐卿的另一則代表作,寫的是由歐陽修作文的《醉翁亭記》。因此可以掂量出郁林觀石刻的非同一般的歷史和藝術(shù)價(jià)值。
李清照置安危于度外,登上蒼梧山郁林觀東巖。從此,她的拓本收藏里多了一方佳絕的唐隸全碑;《金石錄》上也增加了一份公元 719年書刻的 390字的歷史文獻(xiàn)。
現(xiàn)在,這方唐碑已成為江蘇僅存的三塊唐刻中保存最完整、字?jǐn)?shù)最多的一處?!督鹗洝肥股n梧山唐碑響譽(yù)天下,無數(shù)士子墨客競相觀瞻。于是,郁林觀東巖布滿了宋、元、明、清乃至民國的歷代勒石,成為一處古刻薈蔚的碑版大組合。許多人從未去過蒼梧山郁林觀,卻都知道那里有一處著名的摩崖碑林。
1975 年,我通過著名園林、建筑史學(xué)家、上海同濟(jì)大學(xué)的陳從周教授,給葉圣陶老寫信,請他為郁林觀石刻題詞,葉圣老欣然命筆∶"唐隸宋篆之亭葉圣陶題"??上В钡睫o世,葉老終于未能親至郁林觀看看這塊他神交已久的被李清照收入的《金石錄》的唐碑,應(yīng)了這《壁記》中的一句話,成為"知而不能至者"。
不久,費(fèi)孝通老到連云港考察,我陪他去看碑,并告知這文壇往事。費(fèi)老說∶"我比葉老多一眼福,是一個(gè)知而能至至者,至而能賞者。也有可惜∶賞而不能窮者。"
從開元七年唐碑的刻成算起,時(shí)光流逝了一千三百年。這期間,.李清照將它編入《金石錄》,傳于后世;葉圣老為它題詞,昭告古今。兩位中華文學(xué)史冊上不可或缺的大師,都為它文思襲承,傾吐心聲。
古玩家說∶"一寸青田石,一寸赤黃金"。蒼梧山獅子巖的石頭因?yàn)檫@兩位文化精魂的千古文思而貴過任何一種有價(jià)寶物。
因之于李清照詩詞的"須眉?xì)?/span>",《草堂詩余》將她那疏宕豪邁的《如夢令》誤為蘇軾所作。兩位格調(diào)相似的宋詞大家又都與蒼梧山有著不解之緣。蘇東坡曾經(jīng)面對蒼梧,深情地唱道——
郁郁蒼梧海上山,
蓬萊方丈有無間。
舊聞草木皆仙藥,
欲棄妻孥守市寰。
這正是蘇東坡的歌風(fēng)!我們立刻聯(lián)想到他對月宮的向往∶"我欲乘風(fēng)歸去"。蒼梧山對這位多情詞翁的感招尤其激越;為了蒼梧,東坡居士情愿遺棄塵寰妻孥。
500年后,又有一位文學(xué)大師受東坡唱詞的啟迪,把蒼梧山寫成了"仙桃常結(jié)果,修竹每留云"的《西游記》中的花果仙山......
又一次文化精魂的歷史呼應(yīng),又一次卓俊文思的碰撞和交織。
難道蒼梧山天生多情?何以牽掛著這么多占盡人間辭采、光照千古風(fēng)流的文思脈脈。
李洪甫